【人物与科研】催化剂控制的2,3-二取代吲哚与丙炔醇催化反应:3H-苯并[b]氮杂卓和轴手性四取代联烯的合成
导语
前沿科研成果
催化剂控制的2,3-二取代吲哚与丙炔醇催化反应:3H-苯并[b]氮杂卓和手性四取代轴手性联烯的合成
炔丙醇作为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合成子,已经成功地参与了广泛的有机催化反应。例如,Swamy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对甲苯磺酸(TsOH)催化的吲哚与炔丙醇的C3烯基化反应(图1),随后是铜催化的氧化环扩张/分子内亲电取代,用于构建环戊[c]喹诺酮类。最近,在手性磷酸(CPA)催化炔丙醇通过原位脱水形成的亚甲基醌、氮杂亚甲基醌、吲哚亚胺亚甲基醌的反应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炔丙醇与2,3-二取代吲哚之间的反应未能构建具有高立体选择性的手性四取代联烯。
作者开发了由3-炔基-3-羟基异吲哚酮与2,3-二取代吲哚的CPA催化区域和对映选择性加成反应,并报告了催化剂控制的不同反应。在强酸作为催化剂的情况下,发生环化级联反应得到[5+2]环扩张产物。这与Swamy等的结果截然不同;特别地,环化产物的顺反构型依赖于底物的取代基。在较弱的Lewis酸催化下,该级联反应被中断,形成了四取代联烯;特别是在手性磷酸的催化下实现了高对映选择性、高非对映选择性地构建轴手性四取代联烯。
图1. 炔丙醇与吲哚的反应(来源:Organic Letters)
图2. Z-3H-苯并[b]氮杂卓的底物范围(来源:Organic Letters)
图3. E-3H-苯并[b]氮杂卓的底物范围(来源:Organic Letters)
图4. 四取代联烯的底物范围(来源:Organic Letters)
图5. 反应机理(来源:Organic Letters)
总之,李鹏飞课题组与孙建伟课题组共同开发了一种基于3-炔基-3-羟基异吲哚酮与2,3-二取代吲哚之间的催化剂控制反应。在相对强酸催化剂的催化下,实现了吲哚的C2(sp2)-C3(sp3)环扩张反应。具体而言,使用TsOH作催化剂得到了具有Z-构型的3H-苯并[b]氮杂卓;而使用B(C6F5)3作催化剂得到了具有E-构型的3H-苯并[b]氮杂卓。从机理上讲,这一过程涉及具有四元环的高活性中间体,这为吲哚C2−C3键的断裂提供了驱动力。此外,降低催化剂酸性可以中断该级联反应。特别是在手性磷酸催化下,该反应得到了具有相邻手性季碳立体中心和轴手性的四取代联烯。
南方科技大学李鹏飞副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孙建伟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广东省本土创新创业团队、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李鹏飞副教授简介
关于人物与科研
今天,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中国迎来“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化学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优秀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携手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博、CBG资讯公众号等平台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研究、倾听故事、记录风采、发掘精神。欢迎来稿,详情请联系C菌微信号:chembeango101。
●南京大学刘震课题组Chem. Sci.:合理开发分子印迹纳米粒子用于阻断PD-1/PD-L1
●北京化工大学许家喜课题组:可见光介导的膦酰基重氮化合物与吡啶1,4-硫鎓盐的[1+5]环合反应
●香港科技大学童荣标教授课题组和陈擎教授课题组Chem. Sci. : 有机电化学在无缝流体池中实现四氢β咔啉的氧化重排反应
●南京工业大学吴晓进教授课题组:末端烯烃延迟还原Heck 1,1-双芳基化反应
●氮杂环卡宾催化的3,3′-双吲哚酮和α-溴代烯醛的[3+2]环加成反应:对连续手性季碳中心的高对映选择性构建